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产 业 » 能源 » 正文

以“AI+”消除新能源“成长的烦恼”

2025-09-11 08:17:38 来源:中国网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2.83亿千瓦,总装机达到21.7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近六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1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四成。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绿电消纳成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部分地区消纳与调节难题凸显,折射出绿电增长与消纳能力不匹配的矛盾,成为新能源产业“成长的烦恼”。当前,产业亟须通过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绿电适配水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在此背景下,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分阶段目标,明确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

笔者认为,《意见》的出台从技术与制度双维度为绿电消纳破题,既聚焦AI在风光出力预测、跨区域负荷调配等领域的技术落地,也明确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与技术标准体系。在技术路径上,AI通过精准预测风光发电波动、实时优化绿电与传统电力配比,可有效缓解“弃风弃光”问题;在制度保障上,融合创新体系能打通技术研发与电力系统应用的壁垒,确保AI技术稳定服务于绿电消纳。具体而言,为破解“成长的烦恼”,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首先,提升AI精准预测能力,从源头破解新能源“波动性”困局。

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是消纳难题的核心症结——在电源侧,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精准预测是破局第一道防线。《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新能源功率预测”智能化应用,正是基于AI可显著降低预测误差的实践成效。随着预测精度提升,可通过开展电力供需预测、电网智能诊断分析、规划方案智能生成等电网规划设计应用,在电力供需上实现智慧化调度,为绿电“腾挪”更多消纳空间,从源头减少弃电。

其次,加强AI在优化电网调度方面的作用,提升“源网荷储”协同水平。

我国电网正从传统“源随荷动”模式向“源网荷储互动”新模式转型,AI正是这一转型的“智慧大脑”,它打破传统电力系统时空壁垒,通过多主体协同优化提升绿电消纳能力,这正好与《意见》中“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和动态响应能力”的要求相契合。

最后,推动AI技术与储能运维进一步融合。

储能是平抑新能源波动的核心支撑,AI则推动储能设施从“被动储电”转向“主动增效”。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164.3GW,同比增长59%。随着AI技术的深度应用,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从技术优化到模式创新,“AI+能源”的深度融合有望推动绿电消纳实现“三重跃迁”。人工智能不仅是破解绿电消纳难题的技术方案,更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支点。在AI技术驱动下,我国绿电消纳必将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双碳”目标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首超50%

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创造新纪录——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召开沟通会发布最新数据:2025年1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实现较高增长。其中,10月新能源车月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详细】

中国网汽车2025/11/12

商用车驶入新能源深水区:技术多元竞速 出口成发展核心支柱

当乘用车市场步入新能源的下半场,商用车也迎来新能源化拐点和全球化爆发期的关键时刻。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11月10日至1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比亚迪、一汽解放、东风股份、中集车辆等厂商的23辆新车在展会上全球首...【详细】

中国网汽车2025/11/12

新能源消纳调控迎指导意见 产业加速从“建得好”迈向“用得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持续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多元利用、高效运行,新增用电...【详细】

证券日报今日头条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