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产 业 » 汽车 » 正文

新能源车购置税调整落地在即 “免税末班车”或引销售热

2025-11-12 08:15:19 来源:证券日报

“金九银十”购车季过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不减,反而因一项进入倒计时的政策再掀热潮。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5年第33号公告,其附件《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二十三批)》正式发布。面对明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调整——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辆购置税减免额减半,一场消费者与时间赛跑、车企全力促销的“免税末班车”行情或将上演。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调整清晰体现了产业政策从“普惠培育”向“精准引导”的转变:初期全额免税是为了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如今与技术标准挂钩的减半征收,更注重“扶优汰劣”,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引导行业聚焦高质量发展。

全国工商联汽摩配商会常务会长、全联汽配展组委会主任应慧鹏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度显著提升,已从培育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此时进行购置税政策调整,顺应了产业发展规律,规范了产业竞争秩序。

销售端冲刺“免税末班车”

在销售端,政策信号的放大效应十分显著。

记者线下走访北京市朝阳区某商场的新能源车区域时发现,多家车店都将宣传明年即将调整购置税的相关广告放置在店门外醒目位置。“如果消费者不知道即将调整购置税的消息,我们也会主动告知。”其中一家店的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记者粗略估算,若在2025年12月31日前购买一辆标价26万元左右的相关新能源车辆,可免征车辆购置税;但若在2026年1月1日后购买,则需支付1.1万元左右的车辆购置税。

奇瑞宁波途瑞体验中心负责人金伟晓对《证券日报》记者详细表述了日常销售情况:首先,销售人员会主动告知消费者相关政策调整情况,并明确表明政策调整前的截止日期;其次,将税收优惠具体化为“省1万多”等直观数字;最后,将“政策红利”与“门店限时优惠”相结合,强调“现在买比明年买划算得多”。

刘春生认为,对大宗消费市场而言,短期内,购置税优惠调整会提高15万元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购车热度,该区间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敏感,高端车型则面临税负与竞争的双重压力;长期来看,将加速市场洗牌,促使车企提升产品性价比,进而优化整体消费结构。

金伟晓表示,政策调整前,短期内会刺激客户在今年年底集中购车,购置税征收政策切换前会形成“末班车效应”,各家4S店内会出现集中开票的情况,尤其是符合旧政策标准的车型会加速清库。政策调整后,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腰部以下车企,会加速被淘汰,头部品牌会凭借技术优势稳定市场份额,受影响相对较小。

车企和经销商积极应对

面对购置税调整可能带来的价格波动和销售影响,车企和经销商已经在行动。

日前,多家车企推出了“购置税兜底”政策以吸引消费者。如阿维塔,其旗下部分车型若在2025年12月31日前(含)完成锁单,若因阿维塔原因需在2026年交付,用户可享受跨年购置税兜底政策。长安汽车也有相关举措:所有符合相关条件的产品,如在2025年11月30日24点前完成锁单后,因非用户原因导致该车辆在2026年开票交付,将对较2025年多出的差额部分进行现金补贴。

“多家车企都有相关的兜底政策,感觉挺好的。作为一个近期有车辆购买需求的消费者,因购置税调整在即,不得不提前下单。时间虽然有点紧张,但我很喜欢类似的兜底政策。”一位刚从某车店咨询完相关信息的顾客向记者透露。

某新能源汽车官网显示,其相关车型的预计交付周期已从今年9月的2周至4周变为现在的4周至6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因购置税调整临近,消费者增多导致交付周期延长。多名新能源车辆店面的销售人员都向记者透露,近期前来咨询相关信息且有消费意向的消费者明显增多。

金伟晓也告诉记者,以其所在的4S店为例,为抵消购置税增加给客户带来的成本上升,会推出新的优惠政策,维持产品性价比。同时强化服务体验,通过提升售前服务、优化售后保障,增强顾客购车意愿,减少车辆降价幅度。

应慧鹏表示,部分车企借助政策调整窗口期和消费者心理,刻意放大消费者的紧迫感,营造出“免税末班车”的氛围来开展促销活动,以清理旧库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车主提前消费。提前释放未来需求,可能会透支2026年年初的部分销量,导致2026年初市场出现短暂降温。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的提升,会对汽车零部件、汽车用品、售后维修人员等产生一系列新的需求,尤其是动力电池检测、评估与专修将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以及面临的核心挑战,应慧鹏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简单的销量比拼。而是会升维为一场以技术为根基、安全为保障、品牌为旗帜、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全球化综合竞赛。

刘春生表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应以此为契机,在技术方面加大电池、高压平台等核心领域的研发力度;在绿色发展方面完善电池回收与低碳生产体系;在国际竞争中强化品牌建设与海外布局,巩固全球领先优势。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首超50%

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创造新纪录——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召开沟通会发布最新数据:2025年1至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实现较高增长。其中,10月新能源车月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详细】

中国网汽车2025/11/12

商用车驶入新能源深水区:技术多元竞速 出口成发展核心支柱

当乘用车市场步入新能源的下半场,商用车也迎来新能源化拐点和全球化爆发期的关键时刻。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11月10日至1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比亚迪、一汽解放、东风股份、中集车辆等厂商的23辆新车在展会上全球首...【详细】

中国网汽车2025/11/12

新能源消纳调控迎指导意见 产业加速从“建得好”迈向“用得巧”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持续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多元利用、高效运行,新增用电...【详细】

证券日报今日头条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