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双十一进入冲刺期,即时零售成为巨头必争之地。深圳写字楼深夜灯火通明的美团 “品牌官旗闪电仓” 内,拣货员与骑手接力将美妆、3C 等商品分钟级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一幕正是今年双十一即时零售大战的缩影。随着美团、淘宝、京东纷纷加码基建与生态,这个预计 2030 年规模将破 2 万亿元的赛道,正式进入贴身肉搏阶段。
巨头们围绕 “仓” 展开核心布局。美团率先推出 “品牌官旗闪电仓” 模式,以 “拎包入驻” 吸引索尼、薇诺娜等超百家品牌,在全国数十城布局纯线上前置仓,3.9 公里配送费可达 11 元,订单成为骑手争抢的 “香饽饽”,大促首日 3C、母婴类闪电仓销量暴涨 500% 以上。淘宝闪购则反其道而行之,投入 20 亿元推出 “淘宝便利店”,以品牌授权模式整合商家资源,不建仓不开店,依托 3.7 万个品牌的 40 万家门店,实现 “店 - 仓 - 配” 协同,其带来的新用户双十一电商订单已破 1 亿。京东也升级首页入口,将 “自营秒送” 置于核心位置,主打 9 分钟极速送达的自营即时零售生态。
模式差异背后是战略分歧:美团聚焦 “仓 - 配 - 数” 一体化基建,构建确定性履约优势;淘宝侧重生态赋能,以流量规模撬动全渠道融合;京东则强化自营基因,突出极速配送体验。网经社分析师指出,三大玩家路径虽异,但均瞄准消费者 “即时性” 需求升级,试图将餐饮外卖积累的流量转化为高利润零售订单。
随着即时零售从应急需求向全场景延伸,24 小时营业、全品类覆盖成为标配。今年双十一不仅是成交数字的比拼,更是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的大考。在这场万亿赛道的角逐中,谁能平衡效率与体验、生态与盈利,谁就将在存量竞争时代占据先机,而今年的双十一,只是这场持久战的盛大开场。
在一座百年历史的老建筑里,年轻消费者们正围坐在大屏幕前,专注地观看热门电竞赛事,手中轻握特色调饮,一旁的科技产品体验区琳琅满目……这融合了历史韵味与科技前沿的消费场景,正是当下手机行业线下零售创新的生动写照,为实体消...【详细】
2025 年双十一进入冲刺期,即时零售成为巨头必争之地。深圳写字楼深夜灯火通明的美团 “品牌官旗闪电仓” 内,拣货员与骑手接力将美妆、3C 等商品分钟级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一幕正是今年双十一即时零售大战的缩影。随着美团...【详细】
一年一度“双11”大促火热进行中,电商平台价格战硝烟再起。近日,有传言称,京东强制要求商家在“双11”期间在其他平台的商品价格不能比京东平台更低,还特别设置巡查小组,一旦发现,将会对商家处以大额罚款。另外,有网传“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