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要 闻 » 质量 » 正文

“‘双11’没便宜”上热搜 别让价格欺诈寒了消费者的心

2025-11-12 16:29:29 来源:新华网

不久前,“‘双十一’没便宜”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部分平台和商家通过“规则调整”等方式搞起“价格欺诈”。许多消费者发现,除了遭遇“先涨后降”等“老套路”,还遇到了诸多“新花样”。

“双十一”本是消费者共享的“购物盛宴”,商家通过各类优惠举措提升销量,消费者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本是双赢的好事。但一些平台和商家却在价格上动起了歪心思,一边继续制定复杂的优惠计算规则、沿用“先涨后降”的“老办法”,一边费尽心思琢磨“新套路”。

有电商平台“双十一”尾款通道开启仅1天就突然停止“限时补贴”,未付尾款的商品“秒贵”数十元,品牌方和电商主播都抱怨遭遇“背刺”;消费券默认不勾选,消费者在抢付完预付商品尾款才发现未享受最优惠价;还有消费者发现,此前“锁定优惠”的预售方式,实付价却比现货还高……层出不穷的“老套路”“新花样”让消费者直呼“防不胜防”。

平台和商家在“双十一”搞价格欺诈,说到底是竞争逻辑出现了扭曲。当销量排名成了平台分配资源的重要参考、流量扶持成了商家维持生存的“保命手段”,“购物盛宴”沦为“流量战场”,价格欺诈就成了部分商家平衡成本与利润的畸形选择。长此以往,不但这些商家会“玩崩”自己的品牌口碑,诚信商家也难免在大潮中因价格偏高失去竞争力,陷入“随波逐流或被淘汰”的两难境地。

“双十一”乱象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今年“双十一”前,多地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有效规避消费陷阱和网络消费纠纷。但要彻底整治“双十一”价格欺诈,仅靠提示还远远不够,监管部门要加强全链条防控,平台和商户也必须改掉用“短期流量”砸“长期饭碗”的毛病。平台有责任构建更为合理的优惠规则,让消费者看得明白、算得清楚;商家也要找回真诚的必杀技,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售后服务上。

摒弃流量收割的短视思维,重拾让利多销的惠民初心,这场陪伴消费者多年的年度“消费盛宴”才能走得更远。(评论员尹思源)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万科再获深铁16.66亿“输血”,年内借款已超300亿

万科再获大股东借款。11月11日,万科A(000002.SZ)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铁集团”)向公司提供不超过16.66亿元借款,用于偿还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该...【详细】

证券时报房地产2025/11/12

“‘双11’没便宜”上热搜 别让价格欺诈寒了消费者的心

不久前,“‘双十一’没便宜”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部分平台和商家通过“规则调整”等方式搞起“价格欺诈”。许多消费者发现,除了遭遇“先涨后降”等“老套路”,还遇到了诸多“新花样”。“双十一”本是消费者共享的“购物盛宴”,...【详细】

新华网质量2025/11/12

“双11”销量亮眼 家电板块走强

11月12日,家电板块表现强劲,持续上扬。截至当日13点50分,开能健康(300272)涨停,涨幅达“20cm”,融捷健康(300247)、顺威股份(002676)涨幅均超5%,美的集团(000333)上涨3.02%...【详细】

中国家电网家电•家居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