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机器人行业上演了一场资本大戏——成立仅两年的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元机器人”)宣布以21亿元对价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纬新材”)63.62%股权,实现了“蛇吞象”的反向收购。而截至7月16日收盘,上纬新材已连续5个交易日实现涨停。
事实上,这不仅是一场“蛇吞象”的反向收购,更是一次以往鲜见的,由“硬科技”企业主导的资本运作。而这可能影响资本市场生态。为何这么说?
第一,此番收购的成功,意味着智元机器人所代表的“硬科技”企业,在资本运作中具有了更大的话语权,而这也赢得了市场各方的认可。在此之前,“硬科技”企业想要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发展,往往有赖于IPO或被并购。
事实上,代表未来的“硬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青睐,使其有机会跨过依赖“输血”的阶段,获得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在此之前,智元机器人两年内完成了10轮融资,这不仅令其估值快速增长,还享有了“主导”资源整合的机会,例如,智元机器人与多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实质构建了技术应用的生态护城河。
第二,此番收购的成功,为置身于新赛道并具有真本领的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资本先行”的竞争新范式。
例如,在类似于机器人这样的新兴赛道中,即便是技术领先者,仍可能因忽视资本布局,而面临“起大早赶晚集”的风险;而倘若充分借力资本市场,则有机会在必然会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一步,进而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回到火热的机器人赛道,不得不说,一些企业为迎合资本市场的“机器人行情”而仓促转型,最终可能陷入技术空心化的陷阱;部分明星初创公司在资本裹挟下急功近利谋求商业落地,也为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在笔者看来,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新兴赛道中,真正的赢家必须具备双线作战能力,既要坚守技术创新,也要精通资本运作,二者缺一不可。
而在各界为这场“蛇吞象”的反向收购叫好之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机器人要真正实现广泛的商业化,其破局点不在资本运作,而是技术突破。对于智元机器人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其能否将资本势能转化为技术动能,市场各方都将密切关注。
今年“双11”战局已接近尾声,一场围绕即时零售、AI技术与全球市场的“生态之争”正悄然改写中国电商行业的竞争规则。整体来看,今年“双11”,各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价格战”,而是在“分钟级送达”的即时零售战场投入重金...【详细】
近日,多家A股公司披露并购重组进展,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今年已有146家A股公司首次披露并购重组计划,同比增长约48%,反映并购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与往年相比,今年以来的并购重...【详细】
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更具智能的移动生活空间转型。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将承载更多生活场景与功能;对于汽车服务生态链上的企业,这不仅是技术升级的机遇,也将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与增长路径。目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