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产 业 » 金融 » 正文

商业银行年内密集停发信用卡 行业转型提质步伐加快

2025-07-18 08:53:35 来源: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信用卡市场产品调整频繁。继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后,7月16日,中国银行也加入这一行列。从已披露信息来看,此次停发及此前多家银行下架的产品中,联名卡占比较高。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行密集停发信用卡产品主要缘于三方面因素:从市场环境来看,信用卡业务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展业压力加大;从监管环境看,信用卡新规出台推动了信用卡业务向精细化运营转型;从自身运营看,银行对于信用卡产品的核算更为精细,部分成本收益不匹配、效益不佳的产品可能被下架。

联名卡成调整重点

7月16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基于自身业务调整的考量,自2025年8月31日起,将停止发行部分信用卡产品,同时对信用卡产品的卡面进行调整。此次中国银行停发的信用卡产品共计24款,涵盖联名合作类、主题特色类等多个类别。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浦发银行、中信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接连公告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且涉及产品多为联名卡,停发原因多为“业务策略调整”“更好提升服务质量”“合作到期”“业务发展需要”等。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联名信用卡成为被停发的主要类型,核心源于合作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与综合收益失衡。这类产品的权益兑现高度依赖第三方,合作终止或预算调整易导致权益缩水,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细分场景下的用户规模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独立运营成本与收益倒挂。此外,银行正逐步减少对外部品牌的依赖,转向构建自主可控的消费生态,通过整合全场景服务替代联名方权益,强化用户黏性与数据掌控能力。

行业进入“存量深耕”新阶段

“银行密集停发信用卡产品,是市场环境、监管要求与自身经营需求三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薛洪言表示,具体来看,市场层面,信用卡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推动银行精简产品线以聚焦高频场景。监管层面,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信用卡合作业务的规范引导,要求银行审慎管理联名方资质与权益兑现风险,并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消费金融供给结构,推动低效产品退出市场。经营层面,多卡并行带来的系统维护、权益采购等运营成本高企,银行通过停发低效卡种并将存量用户迁移至标准化产品,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以提升管理效率。

银行密集停发信用卡产品的背后,更凸显出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的明确信号。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已降至7.21亿张,连续第十个季度下滑。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信用卡步入“精耕细作”的盘整期。银行密集停发信用卡产品,表明信用卡行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用卡机构需要不断发力产品创新及运营手段,及时调整产品、业务策略,在拉新与客户留存层面持续精进。

薛洪言认为,信用卡业务未来将聚焦三大转型方向:一是全域场景整合,突破单一信贷功能,打通支付、信贷、财富管理等服务链路,构建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医”的自营消费生态;二是科技赋能升级,推动虚拟卡与实体卡融合,优化数字化服务体验,同时通过智能风控技术提升资金安全与资产质量;三是客群分层深耕,依据消费行为细分用户群体,针对高频刚需客群强化日常消费权益,为高净值客群提供跨境支付、财富管理等综合服务,满足企业用户商务场景需求,实现从“规模发卡”向“价值创造”的转变。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银行下场卖房背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愈发主动

“银行也在卖房了,比市场价低不少。”一则银行通过线上平台直接挂牌出售房产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这些被称为银行“直供房”的房源,因其价格优势和相对清晰的产权,正在成为一些购房者的“捡漏”新选择。这背后,是金融机构在不良...【详细】

中国网金融2025/11/12

首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AIC正式亮相

11月9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5年11月7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银投资”)开...【详细】

中国网金融2025/11/11

银行业反内卷潮涌 基层最后一公里待破

当“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成为政策明确导向,银行业正迎来一场从竞争逻辑到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2025年以来,多地银行业协会与银行机构密集出招,从行业自律到机构实践,“反内耗、提效能”的共识逐步凝聚。然而,政策暖意与...【详细】

北京商报金融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