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指数和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
在笔者看来,此次两条指数的发布,不仅完善了科创板指数体系、向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指数投资工具,也将更好诠释和丰富科创板服务新质生产力、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当前,科创板通过缮制度、育生态、提质量,推动创新企业集聚成林,成为资本市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同时,一批上市公司正持续推动前沿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面向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进一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创新要素投入力度。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到1680亿元,是2024年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的三倍多。其中,科创板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接近800亿元,研发强度高达8.9%。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一些科创板上市公司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比如,有的公司上市以来,每年的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20%以上,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有的公司将首发上市募集资金精准投向研发和产能建设,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相关核心产品上实现技术迭代和性能跃升,量产规模持续扩大;有的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超过全年总营收,高额研发投入之下,公司研发项目取得多个重要进展。
一个个数据,充分佐证了科创板的“硬科技”实力,生动展现了科创板在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今,科创板已踏上高质量建设新征程。未来,科创板该如何更好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笔者认为,从监管层面看,要以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为契机,全面推动各项业务规则和措施的落地见效,推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典型案例落地,扩大政策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行为,助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对科创板上市公司而言,要朝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浪潮,探索搭建更为高效的内部研发体系,注重原创技术积累,提升核心竞争力;紧密关注产业链关键节点,努力成长为“链主”企业,发挥产业链带动效应;以“提质增效重回报”为引领,围绕“提升投资价值”练内功、转思维、强行动,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年前的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改革号角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响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蹒跚起步到行稳致远,如今,科创板已从一个新生市场成长为中国“硬科技”企业的上市“首选地”...【详细】
10月28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贝特”)等3家未盈利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详细】
10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仪式。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上市仪式上表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这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李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