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要 闻 » 热点 » 正文

热搜第一!14名“内鬼”侵犯华为芯片技术被判刑,3.17亿商业秘密保卫战尘埃落定

2025-08-28 09:51:02 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2025年8月27日,“14名内鬼侵犯华为芯片技术被判刑”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引发全网热议。这起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的特大商业秘密侵权案,随着一审判决生效,终于落下帷幕,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敲响了警钟。

核心案件:前高管拉拢“老部下”,系统性窃取3.17亿技术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微消息,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的“尊湃通讯公司”(以下简称“尊湃”)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已于2025年7月28日由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后十日内,14名被告人均未上诉,判决现已生效。

该案的核心人物是原华为海思公司射频芯片开发部门负责人张某。张某离职后,迅速创立尊湃公司,并拉拢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等4名原海思同事担任高管,共同商议研发与海思同类的Wi-Fi芯片。为了缩短研发周期、快速量产并吸引投资,张某等人系统性地招募了高某、王某等7名海思在职或离职员工。

这些员工在尊湃公司的指使下,通过截屏、抄录、微信传输等不正当手段,从华为海思公司窃取了大量技术信息。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员工甚至在华为任职期间,就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前往尊湃公司工作,形成“里应外合”的局面。经鉴定,被非法获取的技术信息估值高达3.17亿元,且尊湃的侵权芯片技术与华为的40个技术点具有90%以上的同一性,构成“实质性相同”,导致华为的商业秘密实质性灭失。

判决结果:主犯获刑六年,总罚金超千万

法院认定,张某等14名被告人均犯侵犯商业秘密罪。

主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等4名高管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至三年,并处罚金120万至150万元不等。

高某、王某等9名参与窃密的员工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同时处以2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罚金。

此案总罚金高达1350万元,创下同类案件纪录,彰显了司法机关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严惩决心。

背后细节:挖角近百人,资本推波助澜

据观察者网等媒体此前报道,该案首犯实为美国籍的张琨(与判决中的张某应为同一人,或为化名/别名)。他利用在华为的影响力,拉拢原下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Wi-Fi芯片核心团队,并对华为海思相关环节的员工进行了“整编制挖角”,涉及员工近百人。

尊湃公司成立于2021年初,创业第一年,海思前员工占比就高达60%。为了规避风险,部分离职员工甚至改名。尽管如此,尊湃仍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连续完成Pre-A、Pre-A+和A轮融资,吸引了包括小米旗下投资公司在内的多家机构投资,总融资额数亿元。小米集团曾就此发声,强调其投资为正常财务行为,不参与公司运营,也无任何技术合作。

司法意义:为“实质性相同即侵权”确立标杆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厅负责人表示,商业秘密是关系企业核心技术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知识产权。此案是一起非常典型的“内鬼”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办案难度极大,涉及40余项尖端技术。

检察机关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外脑”,精准区分了各被告人的作用和涉案金额,并在法庭上成功促使所有被告人自愿认罪。此案的判决,特别是“90%以上同一性即构成实质性相同”的认定,为今后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的判例标杆,明确划清了法律边界,有力打击了行业内“抄架构改参数”的潜规则。

行业警示:创新没有捷径,窃密者终将付出代价

“中国芯的真正战斗力,永远来自自主研发的底气,而非窃密者的U盘。”这起案件的判决,不仅为华为挽回了损失,更向整个科技行业发出强烈警示:人才流动中的技术窃取行为将面临法律的严惩。企业必须加强内部保密机制,而投资者在追逐“明星团队”时,也必须深度审查技术来源的合法性,避免成为不正当竞争的“帮凶”。真正的创新,只能依靠持续的自主投入。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商用车驶入新能源深水区:技术多元竞速 出口成发展核心支柱

当乘用车市场步入新能源的下半场,商用车也迎来新能源化拐点和全球化爆发期的关键时刻。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11月10日至13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比亚迪、一汽解放、东风股份、中集车辆等厂商的23辆新车在展会上全球首...【详细】

中国网汽车2025/11/12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为期4天的第四十一届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展近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会展中心落幕。本届展会以“能源·智能·影响力”为主题,聚焦能源转型、智能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力提升,设置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脱碳、海运与物流,以及化工与低...【详细】

人民日报科 技2025/11/11

我国6G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上市公司抢占技术制高点

日前,《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份,中国6G专利申请量在全球约占40.3%,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详细】

证券日报通信202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