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要 闻 » 企业要闻 » 正文

即时零售收入同比增12% 阿里猛攻本地生活

2025-09-01 09:13:24 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本地生活市场重量级玩家公布了成绩单。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即自然年2025年二季度)财报,首次重新划分业务归属,更为聚焦电商和云业务。与此同时,得益于饿了么、飞猪等资源整合以及会员打通,阿里即时零售收入同比增超一成,有效带动用户活跃和广告收入。

毫无疑问,这场关乎金钱和速度的即时零售之战,阿里、京东和美团均不愿落后于人。

公告截图

重划业务归属

2026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在财报中首次将业务归属进行了重新划分。中国电商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被保留,而曾经单独列出的菜鸟、虎鲸文娱等业务被纳入“所有其他”类目中,不再呈现详细的收入等数据。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2026财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商集团营收实现1400.7亿元,同比增长10%,重回双位数增长。其中,阿里首次列出了即时零售收入,为147.8亿元,同比上涨12%。据了解,在今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不仅如此,得益于2024年9月新增的基础软件服务费,以及“全站推广”提升了渗透率,阿里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至892.5亿元。88VIP会员同样双位数增长,超过5300万。

国际业务和云业务在财报期内同样增幅较大。财报期内,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为347.4亿元,同比增长19%。同时,经调整EBITA亏损从去年的37亿元缩窄98%至5900万元。阿里认为,主要因国际业务聚焦于重点地区,并持续专注于运营效率。由于物流优化和投入效率提升,速卖通Choice业务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

云智能集团业务收入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6%,为三年新高,收入达334亿元。这一增长势头主要因阿里公共云业务收入增长所带动,其中包括AI相关产品采用量的提升。

对于包括盒马、菜鸟、阿里健康等“所有其他”业务,其收入和亏损有所承压。由于处理高鑫零售、银泰业务以及菜鸟收入下降影响,“所有其他”业务收入为586亿元,同比下滑28%。经调整EBITA亏损同比扩大31%至14亿元。

整体来看,集团营收实现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423.82亿元,同比增长76%。

加大投入换增长

阿里国内电商能实现明显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整合了饿了么、飞猪资源,强化了业务协同,在会员融合上打通了饿了么、飞猪、盒马等会员权益。当然,为了与美团、京东抢食本地生活市场,阿里也砸下百亿元与对手抗衡。

今年4月,淘宝将“小时达”业务升级为“淘宝闪购”。到了7月,淘宝闪购以500亿元补贴用于用户和商家。巨额投入体现在阿里的财报中。2026财年第一季度,阿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6.72亿元,同比下降39%。经调整EBITA也因淘宝闪购等投入同比下滑14%至388.44亿元。与此同时,阿里的销售和市场费用也增幅明显,占收入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3.4%上升至 21.5%,为531.8亿元。

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电商巨头在今年二季度发狠砸钱。美团财报显示,二季度美团经营利润为2.26亿元,同比下滑98%;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4.93亿元,同比下降89%。尽管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的收入同比增长7.7%至653亿元,但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37亿元。

京东也付出了代价。在二季度,京东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下滑50.8%。

然而,在电商巨头眼中,大幅投入是有必要的。针对投资人的疑问,在近日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表示,闪购与电商业务产生了协同效应,拉动电商增长。他认为,闪购拉动手淘8月DAU(日活跃用户量)增长20%,流量上涨带来了广告和CMR(客户管理收入)上涨,并提升用户活跃度,起到拉新与减少流失作用,为平台降低了相关费用的投入。

此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也提及,京东外卖与电商有40%的交叉销售。据了解,今年二季度,外卖业务也为京东带来了更多的年轻用户,京东PLUS会员的购买频次同比增长超过50%。类似的,基于淘宝闪购和会员权益打通,阿里中国电商集团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8月整体即时零售月度活跃买家数达3亿,周日均订单8000万。

很显然,对于阿里、京东这类综合电商而言,即时零售不仅能以高频消费撬动低频,抵御美团闪购对电商业务的侵蚀,还能带动远场电商大盘的消费活跃,获得更多非餐商家的广告投入。在这场金钱与速度的较量中,所获得的回报值得企业为此大幅投入。“综合来看,我们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元的交易增量。”蒋凡说道。

而对于美团来说,本地生活是必须死守的防线。在近期的财报会议上,美团CFO陈少晖表示,美团将在保持外卖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增加补贴,来确保价格竞争力和稳定的履约体验。由此可见,美团管理层更为看重市场份额的优势地位。

业务全面对垒

眼下,阿里、美团和京东在本地生活战场形成了三军对垒之势。无论是线下折扣业态,还是外卖、酒旅等业务,三者争相跑马圈地。京东以0佣金、为骑手买社保等措施一举切入外卖市场,搅动固有格局,阿里更是以淘宝闪购逼近美团腹地。紧接着,美团以快乐猴折扣超市死咬盒马NB业态,京东拿出折扣超市绕道盘踞下沉市场。

“即时零售主要围绕用户、商家和运力三个战场展开。”百联咨询创始人、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表示,在用户端,竞争已从用户增长的“增量博弈”转变为挖掘现有用户价值的“存量博弈”,旨在提升黏性与消费份额;在商家端,从饱和的线上实物商家转向海量线下本地生活服务商家;运力端,对骑手资源的争夺成为这场战争独有且最艰难的一环,它考验的不仅是资本实力,更是平台构建订单生态的综合能力。

蒋凡指出,过去四个月,平台投入了很大规模的市场费用,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但新用户在获取阶段一定会需要更高的投入。随着老客比例的快速提升,平台UE(单位经济模型)会随着用户结构而优化。

“下一阶段我们会持续推动高价值订单占比的提升,消费者高客单价的正餐订单以及零售订单的占比都在提升。”蒋凡还提及,前期订单规模激增四倍的过程中,平台首要任务是保证用户体验,因为短期运力严重不足,7、8月对运力进行额外的大规模投资。随着后续平台的订单规模相对稳定之后,平台物流成本会显著下降。“我们预计在保持消费者当前优惠投入的情况下,UE亏损可以缩减一半。”

显而易见,针对本地生活赛道的比拼将成为一场持久战役。庄帅认为,中国市场足够大,特别是在零售业领域,市场变化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这场竞争最终不会形成各平台占据固定份额的稳定格局。因此,阿里、美团和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最终会通过差异化定位找到各自的市场空间,但这种格局会保持动态平衡而非固定分配。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新零售行业生态重塑 把握结构性机遇

4月8日以来,A股市场震荡上行,零售板块持续走强,新零售、即时零售等细分赛道表现亮眼。中信证券新零售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清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新零售行业正处于多维变革叠加期,消费者需求、技术创新、政策导向共同推动...【详细】

中国证券报经济参考2025/09/18

腾讯、阿里财报披露AI战备

8月份,腾讯、阿里两大互联网巨头扬眉吐气。财报成绩令投资人满意,股价大涨,AI业务成为两家公司业绩新增长引擎,从AI基础设施,到大模型、云服务,再到应用软件,双方都在AI领域投入巨资,并获得了收益。腾讯阿里的最新财报...【详细】

证券时报科 技2025/09/12

2024年全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近2200亿元

在城市写字楼的格子间里,在新装修房子的客厅里,一抹抹鲜亮的绿意悄然成为新风景。网店里,“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放青松”盆栽香松、“薪水番番”的小番茄等绿植销售火爆。这些自带“网感”的花卉绿植,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成为撬...【详细】

中国经济网经济参考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