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产 业 » 金融 » 正文

国有六大行:积极落实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

2025-09-08 08:11:29 来源:中国网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9月1日正式落地后,多家商业银行已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确保消费者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还通过简化贴息流程、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免服务费、提升客户体验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申请消费贷款。

9月4日至9月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六家国有大行相继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客户问答”,对具体操作中消费者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回应。

从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标准来看,多家大行均表示,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哪些消费交易可由系统自动识别?中国银行方面表示,客户在该行签署贴息协议后,该行按协议授权,查询客户的消费贷款发放账户相关交易流水,由系统自动识别。对通过该贷款发放账户发生支付交易(含快捷支付、日常生活代缴)的,该行系统自动识别客户消费行为是否符合贴息政策。

建设银行与交通银行方面表示,该行个人消费贷款资金发放至申请贷款时客户选择的借记卡/账户中,系统可自动识别的相应借记卡账户消费交易包含以下情形:POS机刷卡;扫码支付、线上交易支付;将借记卡绑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支付;向消费交易对手方转账,如借款人将贷款资金向消费交易对应的对公商户直接转账等。

对于系统未能自动识别的交易如何享受贴息,多家大行明确表示,对系统未能识别的,客户可通过提供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真实消费发票等用途证明材料向银行申请人工审核,审核通过后,予以贴息。例如,交通银行提到:“对系统未能识别的消费交易,9月6日起客户可在我行手机银行App贴息专区上传与贷款使用相对应的真实消费发票,发起消费人工认定申请。”

此外,工商银行提到,当日消费最快将于次日由系统自动识别,客户当日消费后无需提交人工审核。如次日系统未能自动识别,客户可再向该行提交人工审核。中国银行还明确表示:“消费贷款资金通过转账至个人、取现等方式使用的或其他未实际用于消费的,不享受贴息。”

根据政策,客户使用上述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在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实际用于消费,且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按规定可享受财政贴息。

对于在9月1日以前已经申请了消费贷的存款贷款客户而言,能否享受贴息政策?农业银行在问答中表示,对于在2025年9月1日前发放、借款人尚未使用完毕的个人消费贷款,借款人在政策执行期内使用并进行消费,可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因此,借款人无需进行“还旧借新”的安排。

多家银行也明确提示,对提供假资质、假材料、假担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或通过不法中介办贷的,严格予以禁止。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银行将按规定扣减或追回。对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还将纳入个人征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赵然团队认为,个人消费贷贴息直接作用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一方面能够减轻C端(个体消费者)以及B端(企业用户)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财政资金可“撬动”居民消费,提高消费贷杠杆率。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银行下场卖房背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愈发主动

“银行也在卖房了,比市场价低不少。”一则银行通过线上平台直接挂牌出售房产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这些被称为银行“直供房”的房源,因其价格优势和相对清晰的产权,正在成为一些购房者的“捡漏”新选择。这背后,是金融机构在不良...【详细】

中国网金融2025/11/12

首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AIC正式亮相

11月9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5年11月7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银投资”)开...【详细】

中国网金融2025/11/11

银行业反内卷潮涌 基层最后一公里待破

当“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成为政策明确导向,银行业正迎来一场从竞争逻辑到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2025年以来,多地银行业协会与银行机构密集出招,从行业自律到机构实践,“反内耗、提效能”的共识逐步凝聚。然而,政策暖意与...【详细】

北京商报金融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