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产 业 » 金融 » 正文

中小银行理财牌照争夺战:联合申请成突围路径

2025-09-09 08:04:17 来源:中国证券报

自监管部门要求中小银行压降自营理财规模至今已逾一年,对于部分须在2026年底前实现自营理财规模清零的银行而言,任务紧迫。

受自身资质差异及理财规模压降压力不均等因素影响,与一年前相比,多家曾积极筹备申设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如今动力明显减弱。不过,仍有银行在奋力冲刺,例如四川地区几家银行正积极推进联合申设理财子公司计划。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联合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可整合资源、共担成本,但面临着投资理念、风控标准不一的挑战。

申请积极性分化

当前,银行对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有的已彻底放弃申请,有的则按既定节奏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例如,在南方某省,由于单家银行理财规模普遍不大,去年曾出现由省内头部银行牵头、联合多家当地城商行共同申设理财子公司的倡议。然而,这一模式在实际推进中面临阻力。当地某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坦言:“我们确实有过联合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设想,但一年多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该行已暂停相关工作。

同时,对于部分综合实力较强、仍具备申报条件的银行而言,获取理财子公司牌照始终是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棋,多数资质达标的银行仍在积极争取。

某家去年就全力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城商行,目前仍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该行资管部人士表示:“我们的理财业务规模、投研能力及市场声誉均位居省内前列,对获得理财子公司牌照有信心。我们正持续积极推进牌照申请的各项筹备工作,并定期向总行和监管部门报送材料。近期监管部门对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开展调研,我们也提交了详细报告。”同时,该行理财业务内部组织架构与人才配置均按理财子公司标准建设。

规模压降压力不均

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去年曾积极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银行,今年以来积极性明显减弱,主要原因在于面临较大的理财规模压降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营收挑战。

事实上,尽管多家银行均收到压降自营理财规模的监管要求,但具体执行标准存在差异。例如,部分银行被要求在2026年底前实现自营理财规模清零,而部分银行仅需确保规模不超过上年末水平。

对于需要在2026年底前实现自营理财规模清零的银行来说,比起申请牌照,更紧迫的任务是压降自营理财规模。多家银行资管业务负责人表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让存量理财规模平稳压降。“我们目前理财规模掉得有些快,营收指标难以完成。”一位华东地区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坦言,该行已放弃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

此外,一些城商行因前期有效控制了自营理财规模增速,面临的压降任务较小,而部分理财规模靠前的城商行则需承担更多压降任务。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一关键时期,各家银行面临的理财规模压降指标不同,或影响银行理财子公司牌照的申请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放弃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银行积极向代销业务转型。北方某城商行人士表示:“由于自营理财规模持续压降,目前我们手机银行首页主推的都是代销理财产品。”

不放弃联合申请牌照

由多家银行联合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模式,仍被视为中小银行突围的一条可行路径。

包括成都银行在内的四川地区几家银行正积极推进联合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它们对牌照成功获批展现出较强信心。据悉,相关银行已与头部理财公司进行了多次业务交流,并组织了相关培训,为牌照申请和业务转型做准备。不过,当记者就此事向成都银行求证时,该行回应称,“目前无确切消息可披露,如有进展将及时公告”。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联合申请牌照在资本门槛、监管政策、区域协同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均有合理性。“根据监管部门要求,理财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10亿元,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资本压力较大。多家银行联合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可以有效分摊资本投入和运营成本,降低单家银行的财务负担。”曾刚说,同时,监管部门已明确支持中小银行通过联合组建理财子公司等方式参与理财业务。

上述曾试图联合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的南方地区某城商行资管部人士表示,虽然联合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可整合资源、共担成本,但面临投资理念、风控标准不一等挑战。一方面,每家银行都不愿意在合作中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在公司战略、系统建设乃至资产投向上,各家银行容易产生分歧,例如债券投资,各家机构风险偏好不一,决策时容易出现矛盾。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银行下场卖房背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愈发主动

“银行也在卖房了,比市场价低不少。”一则银行通过线上平台直接挂牌出售房产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这些被称为银行“直供房”的房源,因其价格优势和相对清晰的产权,正在成为一些购房者的“捡漏”新选择。这背后,是金融机构在不良...【详细】

中国网金融2025/11/12

首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AIC正式亮相

11月9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5年11月7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银投资”)开...【详细】

中国网金融2025/11/11

银行业反内卷潮涌 基层最后一公里待破

当“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成为政策明确导向,银行业正迎来一场从竞争逻辑到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2025年以来,多地银行业协会与银行机构密集出招,从行业自律到机构实践,“反内耗、提效能”的共识逐步凝聚。然而,政策暖意与...【详细】

北京商报金融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