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产 业 » 汽车 » 正文

车市“迭代竞速”,是创新突围还是焦虑内卷

2025-09-09 09:30:45 来源:工人日报

据9月6日央广报道,近年来,新能源车更新加速,从“三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变为“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还出现“年抛型电车”等说法。有人认为其更新像手机,也有人觉得这是过渡现象,车不会成快消品。

中国车企的车型迭代周期缩短至1.3年,约为欧美国家相关品牌迭代周期的1/3;某国产品牌新能源车企5年推出19款新车,数量接近某外国名牌新款车型的4倍……这组对比让我们看到行业创新活力,同时也带来思考,必须警惕某些竞争内卷带来的浮躁:汽车不该是换颜色、换造型就算迭代的快消品,更需“慢工出细活”的技术沉淀和创新。

中国车企的高频迭代,是中国汽车业追赶超越的积极信号,它让消费者更快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也推动行业整体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新能源赛道上,快速改款成为车企突破市场和技术升级的“加速器”。比如,有的车企通过高频次迭代,将刀片电池等新技术快速落地;有的依托智驾系统升级,相关功能实现大跨步飞跃。这种“研发跟着市场跑”的节奏,让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2024年新势力车企中,有的企业凭借5年半推出6款车型的速度,实现年销50万辆的突破;有的仅靠一款车型,上市9个月交付13.5万辆。

必须看到,热潮之下,“伪改款”与信任危机已悄然滋生。部分车企把“改款”异化为换色贴标、微调内饰的“化妆术”,比如电商平台上热销的某款三色贴、虚假通风口装饰,竟成了某些品牌“年度改款”的核心变化;某车企一年三次改款,每次仅增减座椅加热、调整车机主题,却标榜“全面升级”。这种“为改而改”的浮躁,不仅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更透支品牌信任。比如某车型因“一年三改”引发老车主维权,企业总部被围堵、直播间弹幕满屏“背刺”……当汽车沦为 “快消品”,消费者失去的是长期使用的安全感,品牌失去的则是赖以生存的忠诚度。

“快消化”是行业内卷与焦虑的产物。2024年新势力车企推出车型超50款,产能过剩倒逼品牌靠“改款”抢流量。在非理性竞争逻辑下,“慢工出细活”成了奢侈品,却忘了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本质——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改款频率,而在于技术沉淀的厚度。

车市要健康发展,需在“快迭代”与“慢沉淀”间找到平衡。车企应建立改款预告制度,如提前公示产品路线图,避免“突然袭击”伤了用户;行业需规范“改款”定义,杜绝换标改色式“伪创新”。更重要的是,品牌要回归初心,把精力放在电池安全、智驾算法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上。消费者也需理性看待改款,别轻易被“新款必优”的噱头裹挟,要聚焦长期使用价值。

汽车的价值决定了它不是用完即弃的快消品,而是长期承载安全与信任的出行伙伴。当行业能在迭代中坚守匠心,在创新中不忘沉淀,才能既跟上技术变革的节奏,又留住消费者的信赖——这或许是中国车市从规模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新能源汽车安全焦虑如何解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动力电池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制造再到回收利用,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产品的可靠性,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稳定发展。”9月11日,在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的第...【详细】

中国消费者报汽车2025/09/18

世界制造业大会将至 看汽车“皖军”再度惊艳

近年来,安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由小变大、由链到群、由跟跑到领跑的“皖美蝶变”,成为安徽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典范。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汽车展,即将把安徽汽车产业的蝶变呈现在世人面前。据了解...【详细】

国际商报汽车2025/09/18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东盟

在越南胡志明机场,上汽通用五菱的50台五菱缤果新能源车作为场内作业车辆正稳定运行;在东盟各国的大街小巷,东南亚网约车和送餐平台公司Grab计划部署多达5万辆比亚迪电动汽车……从“整车出口”到“构建生态”,从“产品输出...【详细】

经济参考报汽车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