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织褐子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近日举行农牧民文艺展演暨传统体育运动会。300多名农牧民群众进行顶杠子、拉爬牛、拔棍、拔河等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和织褐子、捻毛线、煮奶茶、裕固族婚礼非遗文化项目展示。图为织褐子非遗展示。王 将摄(人民视觉)
淮剧
淮剧以其质朴生动的唱腔、贴近生活的剧目和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风格,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的淮剧小镇,每天都有百余名演员分布在大戏院和小舞台,为观众献上精彩演出。图为演员在淮剧小镇演唱淮歌版《青花瓷》。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摄
英歌
源于古傩舞的英歌,是广东潮汕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且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艺术,集武术、戏剧、舞蹈于一身,舞姿雄壮豪迈,风格多样,热情奔放,激荡人心。图为幼儿英歌队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华英歌 舞动潮阳”活动中表演。姚 军摄(新华社发)
面花
在山西省运城市举办的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运城分会场),工艺雕塑、刺绣和染织等9大门类5000余件工艺美术非遗产品展出。图为观众观赏面花。薛 俊摄(人民视觉)
无为鱼灯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滨江公园老芜湖海关广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巡游展演国家级非遗无为鱼灯。王玉实摄(人民视觉)
坎门花龙
浙江省玉环市国家级非遗坎门花龙传承人指导学生练习舞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段俊利摄(人民视觉)
彝族打歌
彝族打歌,又称“踏歌”,芦笙与大刀引领舞步,笛子和三弦应和歌声,众人“围火成圈,踏地为节,对歌打跳”,每逢节庆、婚丧嫁娶或劳作间隙,彝族村寨都会打歌。如今,这项民间艺术已融入日常生活。图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彝族打歌队正在巡演。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摄
唐三彩烧制技艺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三彩小镇”朝阳镇南石山村唐三彩文化园里,学生们在体验唐三彩素胎施釉技艺。黄政伟摄(人民视觉)
陕北民歌
在陕西省非遗体验中心,近2000件展品生动展现陕西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创新成果。图为市民游客聆听陕北民歌。张 成摄(人民视觉)
蟳埔女习俗
福建省泉州市蟳埔村,蟳埔女簪发戴花的古老民俗被称为“簪花围”。骨制的发簪和用玉兰、山茶、菊花等鲜花制作的花围,随四季时令与个人喜好变换。图为体验“簪花围”的游客合影。新华社记者 肖 潇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绵延传承的活态展示,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鲜活样本。潮汕英歌、泉州簪花……近来,不少文旅活动或是体验项目出圈,非遗的有机融入进一步丰富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文旅目的地意识到挖掘本土非遗的重要性,逐渐将非遗纳入文旅环节,文旅产业发展迸发出新活力。
初秋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云顶筑巢咖啡庄园的千亩咖啡园里,工人们正在修枝打杈、除草松土。不远处的咖啡体验馆里,游客们沉浸于手冲咖啡的乐趣。微风送来阵阵醇香,一幅独特别致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这正是中国...【详细】
从8K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到AI数字人服务,从虚拟制作体验到机器人零售……作为文旅产业创新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展全方位展示了文化科技与创意互促共融的产业新图景。多家参展企...【详细】
文旅服务专题作为2025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新质生产力、文商旅体融合、文化产品海外传播交流四大板块展开,呈现文化贸易的新成果与新趋势。科技与文化融合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