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起源于唐朝的绒花制作工艺被潮玩Molly穿在身上,当一杯咖啡的美拉德反应链接起书画“打印”,当圆明园被大空间追踪技术LBSS以1:1复刻在眼前……这些无处不在的国潮创新体验,无疑又一次激活了消费端。
全栈、云应用、元宇宙、底层算力、AIGC内容生产……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尖端技术,仿佛只有科技圈的从业者才能如数家珍。但当这些晦涩的名词被叠加到人人熟知的“花木兰”身上时,每一位在《木兰2125 XR》前驻足的体验者,无不为东方美学与前沿技术的融合而赞叹。
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追本溯源体验路径虽然各异,但底色里都有着国潮与科技的梦幻联动。2024年8月,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售三天后,全平台销量超过1000万套;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正式上映,最终拿下154.46亿元票房。现象级案例的层出不穷,让业内外对科技赋能的文化创新又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国潮的兴起犹如一股巨浪,带着尘封于记忆的璀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重回大众视野。
与此同时,浪潮中的从业者们也用一次次的实践证明:激活真需求,让消费者从爱看到爱买,才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路径。
在即时满足无处不在的当下,若想通过做加法创造新产品,比以往更简单了。但若想通过做对加法创造新需求,却比以往更难了。
如今,当我们在谈论文创市场饱和、转型界限时,提及最多的就是有效需求不足。但实际上有效需求不足也是另一种有效供给不足。
科技创造新产品,服贸打造新场景,二者对于国潮传播都是有益探索,对于文创资源的开发都是积极实践。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其中,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终端制造及销售等3个行业对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利润总额带动作用明显。文化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高。
从AI数字人提供的“秒级应答”服务到一站式生态迎接全球游客,从潮玩LABUBU的全球热卖到《全职高手》《庆余年》等中国网文入藏大英图书馆,既离不开从业者们的自主创新,亦离不开服贸驱动下的消费场景拓新。
国潮之下,创新消费,不应只有卓越与突破,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正如那句“科技以人为本”,瞄准真需求,才能实现增长与传承。从爱看到爱买,科技赋能下的国潮消费,场景和案例远不只服贸。
近期,国际黄金市场热度居高不下,价格屡创新高,国内金饰市场也随之进入“高价时代”。9月17日,COMEX黄金期货盘中一度触及3732.80美元/盎司;国内多家金饰企业的黄金首饰价格则突破1080元/克,其中周生生集团...【详细】
在医药基金重仓股剧烈波动之际,公募赛道高低切换预期大幅提升。记者注意到,近期创新药基金面临重仓股调整的压力,由于持仓风格过度集中,使基金在市场波动中寻找确定性成为关键需求。前期资金分流导致股价承压的红利股、消费股等,...【详细】
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服务零售额增长5.1%,市场销售呈现持续扩大态势。近期,记者走进经贸展会,调研线上线下,实探文旅热、体育热等消费热点,感受到消费增长的动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