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方企业新闻网 » 产 业 » 金融 » 正文

多家银行大力度转让信用卡不良贷款

2025-08-28 11:54:16 来源:证券日报

近期,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官网信息显示,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公开转让2025年第6期至第12期共7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项目。从价格维度看,此次转让折价力度较大,多期项目的转让起始价不足未偿本息总额的0.15折。

据梳理,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密集推进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工作。不仅整体转让规模可观,折价力度也较以往显著加大。

大规模、低折扣转让

从上述公告看,华夏银行此次批量转让的不良贷款的未偿本金总额合计44.83亿元,未偿利息总额合计63.05亿元,未偿本息总额共107.89亿元。这7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转让项目将于本月下旬开展线上公开竞价,起始价合计2.45亿元,约为未偿本息总额的0.23折。

2025年以来,银行个人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节奏明显加快,百亿元以上规模的转让项目频现,且普遍以低折扣成交。银登中心公布的信息显示,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密集发布公告,挂牌转让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项目。其中,多家银行的转让规模达百亿元,且竞价起始价相对未偿本息总额的折扣力度较大,有部分项目起始价低至总额的0.2折左右。

银登中心近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显示,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370.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3亿元增长7倍有余;其中,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转让规模为51.9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部分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折扣率较低,核心在于资产回收预期差与时间价值损耗。逾期时间长、借款人资质弱、分布分散,叠加法律追偿难度大,银行急于出清,受让方议价能力增强,压低价格。

探索多元化路径

对于当前信用卡不良贷款密集挂牌转让的现象,田利辉表示,这折射出信用卡业务的核心痛点——过度依赖增量扩张、风控能力薄弱、催收效率偏低。此前银行业“发卡竞赛”导致客户质量良莠不齐,而信用卡作为无抵押贷款,其催收高度依赖司法程序,回收效率难以匹配高风险客户的实际价值,多重因素叠加下,最终导致了高频次、大力度的不良贷款转让。

从银行动机来看,田利辉认为,批量转让不良贷款兼具短期“清库存”与长期“调风控”的双重作用。短期层面,受前期过度授信影响,信用卡风险集中释放,银行需通过转让快速优化资产质量;长期层面,这一行为更体现出行业发展逻辑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经营”的关键转变,行业进一步聚焦优质客户。

关于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节奏,上海冠苕信息咨询中心创始人周毅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短期内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的转让节奏或维持当前水平,甚至可能进一步加快。银行需持续优化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以更好地符合监管要求与应对市场竞争压力。

在处置渠道创新上,田利辉提到,除批量转让外,商业银行正积极探索多元化路径以提升不良资产回收效率,包括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开展债务重组、借助AI技术赋能催收、建立“催诉调一体化”合作处置机制,以及尝试不良资产跨境转让等,通过多维度举措进一步拓宽处置空间。

从长期治理角度,田利辉表示,银行需从源头减少不良贷款产生,以缓解后端处置压力:前端需优化客户筛选,搭建动态授信模型;中端要强化场景风控,设计刚需消费场景;后端需完善退出机制,对高风险客户主动降额或关闭账户。同时,还需推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联合监管引导理性消费,降低合规客户的融资成本。

责任编辑:蔡媛媛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银行下场卖房背后: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愈发主动

“银行也在卖房了,比市场价低不少。”一则银行通过线上平台直接挂牌出售房产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这些被称为银行“直供房”的房源,因其价格优势和相对清晰的产权,正在成为一些购房者的“捡漏”新选择。这背后,是金融机构在不良...【详细】

中国网金融2025/11/12

首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AIC正式亮相

11月9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2025年11月7日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银投资”)开...【详细】

中国网金融2025/11/11

银行业反内卷潮涌 基层最后一公里待破

当“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成为政策明确导向,银行业正迎来一场从竞争逻辑到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2025年以来,多地银行业协会与银行机构密集出招,从行业自律到机构实践,“反内耗、提效能”的共识逐步凝聚。然而,政策暖意与...【详细】

北京商报金融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