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素有“电气工业的粮食”之称,在诸多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家电领域中铜消费量最大的品类,空调行业对铜材料的深度依赖,逐渐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议题之一。
当前,全球铜需求正持续攀升,国际铜业协会委托的研究显示,受传统行业需求与绿色能源转型驱动,2020年至2040年全球铜需求将从2830万吨增长至约410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 1.85%。

尽管全球对铜的需求持续攀升,但铜资源的长期供应前景却颇为乐观,据国际铜业协会介绍,这主要得益于两大关键因素:一是原生资源潜力巨大,二是循环利用体系日益成熟。
从原生资源角度来看,全球铜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全球铜矿储量约 9.8 亿吨,2024年产量2300万吨,由此计算,全球铜矿储采比约为42.61年。中国虽然铜矿储量占全球比重相对较小,但仅国内青藏高原的四大矿区,探明资源量就已超过4700万吨,预测总资源潜力更是高达1.5亿吨。这些资源的稳步开发,为铜的长期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循环利用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 “城市矿山” 的开采效率大幅提高。通过先进的拆解、分选技术,如涡流分选,能够高效地将废旧铜制品从各类废弃物中分离出来;再经过熔炼和精炼技术,确保了再生铜的品质与原生铜无异,能够在所有应用领域实现无缝替代。目前,全球 30% 的铜需求通过回收得以满足,这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原生铜的开采压力,还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据国际铜业协会估计,自 1900 年以来全球生产的约5.5亿吨铜中,约有三分之二至今仍在有效服役,这些在役和退役后可回收的铜,构成了一座巨大的、持续增长的 “城市矿山”,为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

面对全球性的绿色低碳转型趋势,空调行业正积极推动技术革新,其路径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在特定部件上使用替代材料,二是对现有铜部件进行深度的结构优化,以提升材料利用效率。
在材料替代领域,铝材的技术替代探索从未停歇,尤其在铜价波动显著时期,相关讨论会周期性升温。但铝材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技术成熟度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焊接、连接与密封等关键工艺环节,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不及铜材,部分关键部件的耐久性与耐腐蚀性存在短板,进而导致系统能耗上升、制冷效率下降,还会对空调设备的长期运行可靠性构成潜在风险。因此,在主流市场应用中,卡萨帝、格力、海尔等诸多知名品牌仍坚持采用铜质材料;即便部分品牌曾一度尝试使用铜包铝等复合材料,最终也回归至铜材应用,行业普遍认为铜材在综合性能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是最能满足空调关键部件要求的材料选择。
另一转型路径是通过结构优化深度提升用铜效率。以换热器管径为例,其从传统的 7mm成功缩减至4mm,这一微小改动带来了多方面显著效益,不仅减少了制冷剂用量、提升了换热效率,还实现了部件小型化与防结霜优化,为空调节能与轻量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这类创新举措,空调企业在维持产品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单台产品的用铜量,有效缓解了成本与资源带来的双重压力。
当前无论是铜工业的资源保障与循环利用,还是空调企业的结构创新与效率优化,不仅是为应对短期成本压力,更是在为长期绿色转型铺路。行业需要在创新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持续推动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铜素有“电气工业的粮食”之称,在诸多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家电领域中铜消费量最大的品类,空调行业对铜材料的深度依赖,逐渐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议题之一。当前,全球铜需求正持续攀升,国际铜业协会委托的研究显示,受传统...【详细】
随着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车用显示产品迭代发展,Micr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凭借超高亮度、高光电转换效率、长寿命等优势,高度契合了上述设备的升级显示需求,被誉为“下一代微显示技术”,其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向前推进...【详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昨天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0》,明确提出到204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80%以上,力争进入世界汽车强国前列。此次发布的新版路线图,重点围绕节能汽车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迭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