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建议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出推动具身智能成为新增长点,加速其从实验室技术向规模化应用转型,让“有身体的智能”走进日常生活。
具身智能,即赋予人工智能物理载体,使其具备“感知-决策-行动-反馈”能力,实现从“知”到“行”的跨越。不同于语音助手等单一功能应用,具身智能是拥有“大脑”与“四肢”的完整系统。当前,我国具身智能产业虽处起步阶段,但已具备扎实基础:国产大模型DeepSeek等引领技术潮流,工业机器人销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2024年达30.2万台,覆盖71个行业大类。
具身智能的普及将深刻改变产业与民生。在产业端,它是制造业升级的“倍增器”,可提升生产效率,驱动传感器、电机等关键部件迭代;在民生端,它直击行业痛点——养老护理机器人减轻护工压力,家政机器人照料生活起居,物流机器人加速物资流转。全球科技竞争中,具身智能已成为新赛道,核心技术掌握者将主导未来产业话语权。
政策层面,从《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到“具身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从稳定行走到动态奔跑的突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我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4000亿元,2035年突破万亿元,带动交通、制造、服务等领域新质生产力跃升。
展望“十五五”,我国将推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围绕具身智能应用场景加速创新。未来,具身智能将如智能手机般普及,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宠儿”,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十五五”规划建议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出推动具身智能成为新增长点,加速其从实验室技术向规模化应用转型,让“有身体的智能”走进日常生活。具身智能,即赋予人工智能物理载体,使其具备“感知-决策-行动-反馈”能力,实现从“...【详细】
美国资本市场近几周对人工智能投资泡沫的担忧刺激权重科技股明显回调,龙头企业英伟达公司19日公布的财报虽然表明市场需求持续强劲,但难以化解市场对人工智能大规模投资下泡沫风险的担忧。英伟达财报显示,在截至10月26日的一...【详细】
1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提到:积极开展“人工智能+制造”应用探索,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建设,推进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规模化部署,推动企业生产智...【详细】